金秋時節,到處可見喜人的收獲景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祥順鎮新鄉村鴨魚蝦稻共作基地里別具秋味:七彩風車飛轉,金黃稻浪飄香,還有活蹦亂跳的魚蝦蟹。
今年年初,新鄉村眾禾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社員們種了4700畝套種養水田,分為鴨稻田、魚稻田、蝦蟹稻田三部分。鴨稻田3000畝,養鴨2萬只;魚稻田1200畝;蝦蟹稻500畝,投放蝦蟹苗1萬斤。水稻成熟了,鴨子進了鴨舍,魚蝦蟹大部分賣掉、上了餐桌,剩余部分會歸攏到稻田曬水池內暫養。
新鄉村黨支部書記屈耀明介紹,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于2017年,由1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成,入社成員1402戶,有機水稻種植面積3000畝,擁有2個催芽基地、1個深加工企業、1個高標準園區、20000平方米倉儲物流中心,年生產加工能力20萬噸,創產值可達1億元左右。
自從實施規;、標準化種植以后,合作社的稻米在市場上闖出了一條新路。今年的稻米收割前就被米商預訂一空,綠色稻米8.8元/斤、有機米15元/斤。憑此一項就帶動精準扶貧戶9戶14人,每年每戶實現分紅1500元。
光靠糧食和養殖掙錢還不夠,新鄉村今年在園區特別打造了農耕文化觀光游,在這里,游客不但能夠看到稻作場面,還可以動手捕魚撈蝦逮螃蟹,并自己動手燒烤烹飪,蒸紅薯、燉南瓜、爆炒稻田鴨……一切食材都產自這片田野,別有一番秋味。